化学学院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院下设化学系、应用化学系、大学化学部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学校化学大面积教学和专业教学工作。学院坚持“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的优良传统,建立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完善的国际一流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化学专业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践行“厚基础、严要求、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坚持以理科教育先进理念为引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对理科人才的新需求,依托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与应用化学研究所两个科研平台,积极探索和推进传统理科专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建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注重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和领导能力。
化学专业秉承“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强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围绕“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专业建设要求,以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及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关键的化学基础问题为牵引,注重理工交叉融合,形成特有的“三早一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了一支由大师引领、多学科交叉、科教融合的卓越师资团队,培养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人才。
学院拥有储能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中心、储能材料与化学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四主体一联合”动力电池循环再利用工程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有机合成新方法及分子设计合成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重点实验室、西安市新能源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西安市可持续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在创新港,化学研究院下设有机与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与应用化学研究所和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学科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和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学科排名进入ESI前1%。
(二) 本科生学生情况
化学学院2023-2024学年在校生601人,其中本科生223人,化学卓越班36人,本科生占全院学生总数的37%。
化学学院2023-2024学年整体生源质量较理科试验班大类分流时有所提高,暂无本科留学生。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 师资条件
学院现有教职工138人,其中高级职称87人,教授36人,副教授51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和青秀人才35人;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5名,其中正高级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9名。现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1人,爱思唯尔全球高被引学者2人,国家级人才1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4人、陕西省级人才5人、学校青年拔尖人才20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 学院现有本科生超过250人,化学学院师生比约为1:2。
化学学院2023-2024学年承担了全校约17375人次本科生的化学基础课和实验课教学任务,完成15472学时教学。同时,又肩负着化学学院223名本科生的培养任务。2023-2024学年化学学院共开设91门本科生课程,共396门次课。学院坚持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要求教授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本学年有授课资格的教授和副教授给本科生的上课率为100%,教学质量优良。根据学校评教系统数据统计:2023年秋季学期有效评教课程为251门次,平均得分为98.8分;2024年春季学期有效评教课程205门次,平均得分为99.11分,两学期评教优良率均为100%。
(二) 教学条件
化学学院2023-2024年度本科教学经费学校下拨84.93万元,其中教学日常运行支出8.02万元,本科实验经费支出76.91万元。教改项目19万元,包括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智课建设、线上一流课程运行及研究经费、通识类课程建设、课程思政专项经费、本科实习经费。
本年度化学学院党政联席会共审议通过与本科生教学和学科建设相关议题共32项。包括要以培养学科拔尖人才为目标,夯实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强化双院协同育人,将西迁精神、学科文化融入课堂,打造理工医深度交叉、课程实践协同创新的全链条、立体式育人平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审议实验室安全相关办法,强调实验室安全重如泰山,要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强化责任担当、加强联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实验室安全“零事故”。学院将持续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把握安全发展主动权,进一步强化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和谐稳定。
化学学院近年来非常重视本科生的实践教学活动,获批建设储能材料与器件教育部工程中心、储能材料与化学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四主体一联合”动力电池循环再利用工程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有机合成新方法及分子设计合成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物质非平衡合成与调控重点实验室、西安市新能源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西安市可持续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多学训机会。为保障本科生基础实验教学,学院现有陕西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陕西省化学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实验教学实验室面积5500 m2,共承担实验课程29门,各类实验222个,参与实验教学的教师58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37人,占教师人数38%。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 专业建设情况
化学学院目前拥有应用化学专业、化学专业和化学卓越计划,各专业认真梳理了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查找问题,寻找解决办法,以确保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本学年完成了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化卓班培养、化学优本班培养方案的修订。
(二) 课程与教材情况
2023学年化学学院共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其中三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同时,新增基础通识类课程3门,校级本科课程思政师范课程2门。具体见表1。
表1. 2023-2024学年课程建设汇总
课程名称 |
课程类别 |
负责人 |
级别 |
大学化学实验 |
一流本科课程 |
郑阿群 |
省级 |
普通化学原理 |
一流本科课程 |
孙杨 |
省级 |
医用有机化学 |
一流本科课程 |
唐玉海 |
省级 |
认知觉醒 |
基础通识类课程 |
张志成 |
校级 |
元素盛宴导读 |
基础通识类课程 |
吕东梅 |
校级 |
美食与化学 |
基础通识类课程 |
赵翔 |
校级 |
在教材建设方面,本学年共出版教材5部,具体见表2。
表2. 2023-2024学年出版教材汇总
序号 |
教材名称 |
适用课程 |
主编 |
1 |
无机与分析化学 |
无机与分析化学 |
和玲等 |
2 |
定量分析基础 |
普通化学原理2 |
李银环 |
3 |
物质结构与性质 |
物质结构与性质-无机篇 |
和玲 |
4 |
化学常用软件与检索工具简明教程 |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
张志成等 |
5 |
储能化学基础(上) |
储能化学基础 |
丁书江等 |
(三) 名师培育情况
化学学院获批C类名师培育计划共6人,目前正在按照名师培育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四) 教改项目获批情况
在教学改革项目方面,2023-2024年度化学学院教师共获批18项教学改革项目,其中,获批陕西本科和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3项、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青年项目3项、创新创业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获批“智课”专题研究项目4项,其中一项为重点项目;获批西安交通大学校级第四届校园开放日专题路演项目6项,具体见表3。
表3. 教改项目获批汇总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立项 等级 |
负责人 |
立项 时间 |
1 |
化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陕西本科和高等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
一般 |
李银环 |
2023 |
2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 |
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 |
一般 |
郑阿群 |
2023 |
3 |
基于OBE理念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 |
一般 |
高品 |
2023 |
4 |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
教育部产学研合作育人项目 |
一般 |
杨帆 |
2023 |
5 |
以师生互动为背景探索化学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 |
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青年项目 |
一般 |
张向荣 |
2023 |
6 |
化学专业课—化学专业英语课程建设与实践 |
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青年项目 |
一般 |
韩甜 |
2023 |
7 |
人工智能助力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课程教学 |
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青年项目 |
一般 |
冯国栋 |
2024 |
8 |
基于校企研究院培育化学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
创新创业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
一般 |
丁书江 |
2023 |
9 |
Al 赋能数字化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
“智课”专题研究项目 |
重点 |
李银环 |
2024 |
10 |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
“智课”专题研究项目 |
一般 |
李健军 |
2024 |
11 |
AI 辅助无机元素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
“智课”专题研究项目 |
一般 |
张雯 |
2024 |
12 |
人工智能赋能《有机化学》课程建设改革与创新探索 |
“智课”专题研究项目 |
一般 |
唐玉海 |
2024 |
13 |
感受夏日色彩—走进蓝晒的奇妙世界 |
西安交通大学校级第四届校园开放日专题路演项目 |
一般 |
朱敏 |
2024 |
14 |
兰花仙子与许愿仙壶 |
西安交通大学校级第四届校园开放日专题路演项目 |
一般 |
李银环 |
2024 |
15 |
量子点等发光材料展示与互动 |
西安交通大学校级第四届校园开放日专题路演项目 |
一般 |
胡敏 |
2024 |
16 |
“魔法珍珠”变变变 |
西安交通大学校级第四届校园开放日专题路演项目 |
一般 |
李芬 |
2024 |
17 |
“探索无界,阳光同行”-一种强效、持久、安全温和的新型防晒产品 |
西安交通大学校级第四届校园开放日专题路演项目 |
一般 |
高瑞 |
2024 |
18 |
清凉一夏,冰沙霜魔法工坊 |
西安交通大学校级第四届校园开放日专题路演项目 |
一般 |
林培玲 |
2024 |
(五) 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学院建设情况
截止2024年7月,化学学院有应用化学和化学2个专业,一个基础学科卓越计划班(2024年升级为本研一体班),累计在校本科生223人,其中,化学卓越班/本研一体班学生48名。应用化学专业在夯实理科基础的前提下,结合国家重大需求,针对我校对化学基础要求较高的一流学科,如能动、电气、材料、电子、生命、药学等,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进行学科交叉培养模式。通过开设跨专业选修课、创新创业课程、本研衔接课程、科研训练、毕业设计等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应用化学专业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及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化学专业以国际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及国民经济主战场中关键的化学基础问题为牵引,重点强化理科化学,聚焦数理化等基础能力的培养,为化学前沿基础研究和其他学科之间高质量融合发展培养人才。化学卓越班/本研一体班注重培养面向能源、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求,培养学科基础扎实,学术研究兴趣广泛,创新能力突出,国际视野开阔,社会责任感强烈的新时代理科领军人才。
四、教学质量保障
(一) 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本年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共讨论有关本科生培养议题30余项。通过后配给经费向教学倾斜,投入本科生实验平台和各类赛事,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本年度通过的有关教学质量保障制度如下:
1、教师教学任务考核制度:《化学学院教师各级各类岗位基本职责》要求年均教学基础工作量为必须完成任务,不可用科研、服务等工作量替代,未完成者不得参与绩效分配。
2、新讲师教学能力培养制度:2023-2024学年取得授课资格教师12人次;新任教师授课资格认定学院试讲9人次,面向学生4-8学时试讲6人次,组织跟课辅导7人次。
3、院-系-课程责任教授三级管理监督机制:2023-2024学年学院组织教学研讨会10次,各基层教学组织举行教学研讨会共8次。院系所领导随堂听课75门次、教师同行之间听课19门次,听课比例达23.7%。以课程为单位,定期组织团队研讨课程建设,确保授课质量。
4、学业导师制与班主任制度:制定化学学院班主任、学业导师遴选办法、学业导师管理办法,聘任具有经验且具有责任心的老师担任学业导师与班主任,与绩效和研究生招生挂钩。
5、多环节学生评教、评课制度:通过期中教学检查、学生问卷评价与期末网上评教等方式,从学生角度了解教学效果,对学生反映情况较为突出的老师进行约谈。
6、院系督导队伍建设及规章制定
制定《化学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专家督导工作管理办法》,健全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落实本科教学重要环节的督导全覆盖,实现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全过程指导和跟踪。
(二) 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行情况
2023-2024学年教学质量监控机制运行情况如下:
1、校-院-系专家听课评价
抽查听课与意见反馈等授课质量反馈,包括教学督导组专家跟踪听课、学院领导随堂听课等多种方式。2023-2024学年督导组共抽查听课38门次,院系所领导听课35门次。
2、学院教学质量研讨与监督
2023-2024学年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例会,每月召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研讨会,针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展开讨论。
3、课程团队同课程互听互评
课程责任教师负责组织授课质量集中讨论与小结,包括教师座谈、教师授课竞赛等。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课程质量研讨会。同课程互听互评19门次。
4、多方式学生评教与学生座谈会
化学学院课程100%参与评教,基于教学质量监控大数据平台,建立“评价-反馈-整改-提高”常态良性监控机制;建立学生实时评价(70%)、督导针对性听课(10%)、同行覆盖化评价(20%)的多维度、全链条综合评价体系。全院学期排名成绩后两位教师将由教学副院长进行约谈。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 学生学习效果
2023-2024学年,学院组织本科生积极申报各类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本科生获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获得省级金奖1项,西北赛区或省级一等奖2项,银奖1项,具体见附表3-1。2023-2024学年,学院本科生获批和结题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共计64项(国家级28项,省级27项,校级9项)。其中,2024年学院申报本科生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共计52项。经各级评审,共获批37项(国家级11项,省级20项,校级6项),较2023年增加了10项。这37支项目队伍由学院近50名指导教师、本院和外院本科生共计152人组成。
2023-2024学年,本科生参与发表的SCI论文共12篇,具体如下:
1) Boyang Zhou, Meizhi Han, Yan He, Ruizhen Qian, Wei Xiong, Chunyu Zhao, Ling He, and Aizhao Pan*, Insight into the Water-Triggered Conversion of Cs4PbBr6 /Mesoporous Silica-Based Nanocomposites: In Situ Formation, Water Responsiveness, and Multistage Anticounterfeiting, Cryst. Growth Des. 2024, 24, 301-307.
2) Feng Lu,Xinhuan Xu,Xingdong Zhu,Linxin Shen,Weizheng Wan Min Hu*, Based on FRET to construct color-tunable ultralong lifetime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t carbon dots in aqueous solution,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24, 304, 123404.
3)Yuzhi Chen, Boliang Ma, Qingchuan Wang, Limin Liu, Luyao Wang, Shujiang Ding*, Wei Yu*. Improving dual electrodes compatibility through tailoring solvation structures enabling high-performance and low-temperature Li|| LiFePO4 batteries[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24, 654, 550-558.
4)Yang Chenchen, Rong Bo, Huang Jing , Chen Xutong , Lan Desheng , He Fengyi, Yan Shaojun , He Ling , Meng Lingjie , Liang Junyan* and Lu Wenxian,An insight into the origin of elemental chromium in the lacquer of Qin terracotta warriors,Heritage Science, 2024, 12, 288.
5) Zi-Hang Yuan, Hong Xin, Yuan Gao, Guo-Wei Sun, Rui-Ying Zhao, Xin-Hua Duan and Li-NaGuo,Photoredox-catalyzed selective deuterodefluorination of α,α-difluoroarylacetic esters and amides,Org. Chem. Front., 2024, 11, 4479–4486.
6)Chonglong He, Yulong Wang, Quan-Xin Li, Zichen Yan, Keyuan Zhang Shao-Fei Ni, Xin-Hua Duan and Le Liu* Alkylarylation of alkenes with arylsulfonylacetate as bifunctional reagent via photoredox radical addition/smiles rearrangement cascade. Chin. Chem Lett. 2024, 67, 10.1016/j.cclet.2024.110253.
7) Enze Gong, Lianghui Jiu, Xuming Deng, Xi Chen, Daokun Zhong, Bochao Su, Xiaolong Yang, Guijiang Zhou* and Bo Jiao, Ir(III) phosphorescent complexes with the ligands attaching pyridy group to 4-position of dibenzo[b,d] thiophene-S, S-dioxide/dibenzo[b,d] thiophene unit and their efficient solution-processed OLEDs, Journal of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2023, 984, 122562.
8)Dan-Ning Wang, Qi Lin, Xun Wang, Keyuan Zhang, Xin-Hua Duan and Le Liu* Visible-Light Induced Oxidative Annulation of Enamides to 2,4,5-Trisubstituted Oxazole Skeletons, Asian J. Org. Chem. 2023, 12, e202300019 (Cover Paper).
9)Yu-Rou Zhao, Yanchen Zhou, Mingyou Hu*,Synthesis of trifluoromethylated allenes via visible light-promoted bis (trifluoromethylation) of 1,3-enynes,Journal of Fluorine Chemistry,2023,267,110105.
10)Wei Xiong, Chunyu Zhao, Wan Wu, Youshen Wu*, Meizhi Han, Boyang Zhou, and Aizhao Pan* Dual-Mode Luminous Lead-Free Cs3Cu2Cl5 Perovskite Embedded in UiO-66-NDC Nanoparticles for Multilevel Anti-Counterfeiting, ACS Appl. Nano Mater. 2023, 6(17), 15937–15944.
11)Hong-Jie Miao, Jin-Hua Zhang, Shuai Liu, Wen-Hong Wang, Xu Yang, Xin-Hua Duan, and Li-Na Guo* Alkoxyl Radical-Mediated Ring Expansion/1,4-Difunctionalization of 1,3-Enynes upon Copper Catalysis,Org. Lett. 2023, 25, 5563−5568.
12)Hong Zhang, Yuanfei Zhang, Yiyang Li, Min Hu,* Zihan Rong, Lingjie Meng, Xiaofei Zhang, Luan Wen, Xiumin Liang, Zhaopeng Chen, and Chengcheng Liu. A Novel Silver Nanoparticles-Decor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Rapid and Sustaine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Drug-Resistant Candida albicans through Synergistic Chemodynamic and Sonodynamic Therapy. Advanced Therapeutics. 2023, 2300074.
(二) 毕业生去向及用人单位评价,包含本科生出国交流情况等
2024年本科生毕业升学就业率100%,其中约48.8%的本科生在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读研或出国继续深造,网签及灵活就业占51.2%。
六、特色发展
1)基层教学组织助力本科生教学质量: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更好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立德树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化学学院共成立9个基层教学组织,包括无机化学教研室、有机化学教研室、分析化学教研室、物理化学教研室、高分子化学教研室、大学化学教研室、医学化学教研室、储能化学教研室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各基层教学组织定期组织教学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教学法研讨、听课评课等),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积极建设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辅、在线资源、实践实验平台、案例库试题库等。同时,各教研室积极组织或带领团队成员参加各类教学会议,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课程思政助力课程改革与教师成长:为了鼓励广大教师自觉深化对专业、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的认识,适应新时代要求,学院制定并执行《化学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统筹安排所有教师和所有课程必须开展课程思政建设。近三年,化学学院已有8位教师积极申请了课程思政教改项目,建立了8门课程思政示范课。通过课程思政建设达到三全育人的培养目标,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形成了“校院整体推进、教学名师主导、团队教师主体”的工作思路,形成具有“西交大特色”的系列化学课程思政群建设。
3)线上线下混合构建化学实验课教学新模式: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拥有4门实验MOOC课程,其余课程均通过校内Blackboard平台构建线上教学资源,已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全面贯通。优质资源通过专业平台发布,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探索实验、了解科研以及与教学名师面对面,拓展了学生预习、课后巩固与创新性思维锻炼的广度和深度。线上教学平台的搭建也为线下多种形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和保障。根据课程内容线下可采取提问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形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具体如下:
1、部分课程内容重合
学院个别课程与其他学院课程建设存在重合现象,造成资源浪费。学校应协调各学院之间的课程安排,尤其化学类基础课程,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并鼓励学生跨学院选课。
2、AI辅助教学需求
目前AI辅助教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但部分教师仍缺乏相关技能。学校应制定全面的AI赋能教学方案,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教师们掌握AI辅助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3、教材建设支持力度不足
数字化教材的建设费用高、工作量大,但学校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建议学校增加对教材建设的投入,为数字化教材建设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4、期末考试安排问题
学生普遍反映期末考试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复习时间不足。建议学校在制定考试计划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复习需求,适当分散考试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复习时间。部分新开专业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应加强与出版社和任课教师的沟通,及时确定并采购适合的教材,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前或课程初期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料。
综上所述,虽然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整体呈现积极态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学院会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工作,同时针对上述问题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以进一步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附表
表格1-1 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院在校生 |
本科生 |
专任教师 |
本科生师比 |
601 |
223 |
138 |
2:1 |
表格1-2 专任教师职称情况
职称 |
教授 |
副教授 |
讲师 |
助教 |
教师数量 |
37 |
56 |
44 |
1 |
表格1-3 专任教师岗位类别
表格1-4 专任教师年龄层次
年龄 |
20-30 |
30-40 |
40-50 |
50-60 |
60+ |
教师数量 |
12 |
59 |
50 |
15 |
2 |
表格2-1 教师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赛事名称(级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数量 |
青年教师授课竞赛 (省级) |
一等奖 |
1 |
第二届课程思政大练兵 (校级) |
一等奖 |
1 |
第二届课程思政大练兵(校级) |
二等奖 |
1 |
教师授课竞赛三等奖 |
三等奖 |
1 |
表格2-2 教改项目获批情况
教改项目 |
获批进展 |
化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已获批 |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师资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 |
已获批 |
基于OBE理念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
已获批 |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分子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
已获批 |
以师生互动为背景探索化学实践课程思政教学新模式 |
已获批 |
化学专业课—化学专业英语课程建设与实践 |
已获批 |
人工智能助力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课程教学 |
已获批 |
基于校企研究院培育化学类学生创新创业 能力 |
已获批 |
Al 赋能数字化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 |
已获批 |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化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
已获批 |
AI 辅助无机元素化学教学研究与实践 |
已获批 |
人工智能赋能《有机化学》课程建设改革与创新探索 |
已获批 |
感受夏日色彩—走进蓝晒的奇妙世界 |
已获批 |
兰花仙子与许愿仙壶 |
已获批 |
量子点等发光材料展示与互动 |
已获批 |
“魔法珍珠”变变变 |
已获批 |
“探索无界,阳光同行”-一种强效、持久、安全温和的新型防晒产品 |
已获批 |
清凉一夏,冰沙霜魔法工坊 |
已获批 |
表格3-1 学生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赛事名称(级别) |
获奖等级 |
获奖数量 |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总决赛(国家级) |
二等奖 |
1 |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总决赛(国家级) |
三等奖 |
1 |
第四届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 大赛(国家级) |
一等奖 |
1 |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 (国家级) |
一等奖 |
1 |
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 (省级) |
金奖 |
4 |
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级) |
银奖 |
1 |
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西北 赛区(省级) |
一等奖 |
1 |
“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竞赛(省级) |
银奖 |
1 |
“普析通用杯”第十届陕西省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省级) |
一等奖 |
4 |
表格3-2 学生评奖评优情况
奖项名称(级别) |
获奖(评优)等级 |
获奖数量 |
国家奖学金 |
国家级 |
5人 |
励志奖学金 |
国家级 |
9人 |
学校奖学金 |
校级 |
45人 |
社会奖学金 |
校级 |
10人 |
优秀学生干部 |
校级 |
10人 |
社会活动先进个人 |
校级 |
7人 |
优秀学生 |
校级 |
37人 |
表格3-3 学生毕业论文评优情况